现代摄影网——北京摄影师及艺术家系列之4
吴达新,1969年出生于中国福建泉州,1992年毕业于华侨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同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国立琦玉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 师从山口静一教授专修东洋美术史。这个融合了东西方建筑学但又渗透着东方禅意的作品所衍生出来的便是对中国当下新全球经验的一个确切表达。
时光隧道 2012 材料:木,铁 尺寸:1800x300cm
论述:我把日本古时用的一个捕鱼器放大做成一个长18米的装置。使其看似具有未来象征意味的太空舱。这个作品成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接续点。
常年旅居海外的丰富生活体验,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吴达新带来独特的全球化视角,在他的作品里,既传承了东方含蓄内敛的精神理念又能看到西方式创作的反叛和自省。如他颇有声名的“长城计划”,艺术家把几十吨的冰块运到野长城的烽火台上,并用冰砖打造了一个巨大的西式教堂穹顶,然后用相机纪录了这个唯妙唯幻的视觉经验在阳光下慢慢消失的过程。这个融合了东西方建筑学但又渗透着东方禅意的作品所衍生出来的便是对中国当下新全球经验的一个确切表达。
录像:枪击 2007
吴达新的创作历程也是以影像开始,并逐渐向媒介的综合以及概念的深度上拓展。他早期的作品如“空城”或“阴谋论”对“水”和“冰”同一物质在不同物理形态之间的转换,以及转换过程所夹带的社会学或是政治意义上的隐喻比较感兴趣。在“阴谋论”里,艺术家用铁板筑了一面高墙,用冷冻机使这面铁墙结上厚厚一层白霜,远看起来与普通白墙并无两样,以极简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了一场关于环境、气候、能量、经济、政治、媒体、科学,国家与国家的关系的讨论。但在他后来的创作中,如“Ashely’s Heart”,“时间机器”或 “光荣岁月”则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以艺术创作的“形势”从观念层面上对于人性、存在、以及作为人相对于自然世界的一些关乎人类“本源”的哲学思考。
摄影作品:
摄影:冰冻货币,2007
摄影:少年舞者,2011
蝙蝠 黑白照片,100x120cm ,2009
摄影:龙骨,2007
其他艺术作品:
装置,长城计划
时间: 2009
材料: 冰, 钢结构
尺寸: 1000x1100厘米
论述:
2009年冬天,我在箭扣野长城的烽火台上用冰砖打造一个巨大的西式教堂穹顶。我把这个作品命名为“长城计划”。这是我用冰作为材质的一系列作品的又一延续。在一个万木枯黄、萧索清寒的野长城上,冰穹顶的透明和转瞬即失的脆弱,飘逸着一种圣洁而又怜人的美感。我用大画幅的相机在黎明,太阳还未出现之前记录它短暂存在。“长城计划”不是两种建筑形式的简单移植和拼贴,而是不同文化基因在一个有趣的视觉呈现中悄悄地渗透溶解。它派生出来的某种现代性是中国当下新全球经验的一个明确表征。
空城
时间:2008
材料:纸币,冰
尺寸:280x220cm
论述:
我在纽约收集了来自世界主要国家的各种货币,把货币冻成一块块冰砖,而后用这些冰砖筑一堵高墙。在一个月的展览期间,这堵冰墙渐渐的融化,最后剩下地上的一堆纸币。
阴谋论
时间:2010
材料:铁墙,霜,制冷压缩机,冷风机
尺寸:1000x500x70cm
论述:
在展厅的一角用铁板筑一堵高5x10x0.7米的墙,用冷风机往铁板墙内打进冷风,使铁墙的温度下降至零下15度。这时铁墙的表面就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墙与周围的白墙看似没什么两样,其实它是一堵带有温度的墙。
你看,光是好的
时间:2010
材料:钨丝灯,三脚架,放大镜
尺寸:可变
论述:
用三脚架架起几百盏钨丝灯,在每盏钨丝灯前面放一个放大镜,使光的发源体钨丝的形状聚焦投射在墙上,形成一个光的宇宙。我用《圣经》-创世纪的一句话“Look, light is good”来为这个作品命名。
Ashely’s heart
时间:2011
材料:铜管,制冷压缩机,霜
尺寸:3000x5000cm
论述:
我用铜管做一个人的心脏,然后用制冷压缩机往铜管内打入弗里昂液体,使心脏的表面结一层白霜。
光荣岁月
时间:2012
材料:铁,冷光板,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
尺寸:2100x900cm
论述:
我用冷光板做一个11米长的翅膀,翅膀的另一半则是由长9米宽2米的太阳能板做成。在两个翅膀之间有一根7米长的支撑柱,顶部安装一个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白天太阳能板做成的翅膀将光能转换成电能,风能发电机亦将风能转换成电能并储存在支撑柱的蓄电池里供夜间冷光板翅膀发光之用。
整个作品所需的高能电耗,均由作品自身的功能在与德国自然环境间的互动中获取。这符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个有形的装置作品,被放置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它置身于宇宙能量的循环之中。在能量的收放之间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
舞台设计“水语”
时间:2012
地点:北京国家大剧院
论述:
受朋友之托为现代舞蹈“水语”做舞台设计。我主要是围绕着“水”来做创作。在舞台上挂满了冰块。冰融化的水滴掉落在舞台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营造一个“水世界”的声音。另外,我在一堵墙上,冻出260字的“心经”。使水三种状态“气态、固态、液态”在舞台上得到不同的呈现。还有,我用霓虹灯做了一条地震波,让整个舞台充满跳动的光影。
2013年个展“失度”
在本次的展览里艺术家用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七个代表性建筑“前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钟楼”、“鼓楼”等形象做成钟摆式的装置,左右摇晃的建筑形象与墙上因霜冻而形成的若隐若现的佛像,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如同博伊斯曾经说过:“风吹过树梢就具有了痛苦。”一个城市的建筑及空间就这样和混乱的人群的扭曲暴力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家用诗性的空间,阐述了这个城市发展与信仰抑或是人心之间的强烈失衡。
现代摄影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 | 作者:[f] | 。 | 2014/11/1 19:56:20 |